胸痛、咳嗽、越咳越痛?她警覺撿回一命,原來是心包膜炎!
2024-03-15日前一名38歲女性因劇烈胸痛急診就醫,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,據主述,該名女性感覺到胸口明顯刺痛,尤其咳嗽、躺下、深呼吸時更加明顯,需坐起或身體前傾才有所緩解,其他症狀包括疲勞、輕微發燒、呼吸急促等。經檢查不像典型心肌梗塞,但心跳上升至每分鐘120,心臟超音波也見心包膜積水,初步診斷為心包膜炎。經藥物治療好轉後順利出院,並於門診追蹤治療。
胸痛、咳嗽、越咳越痛?
醫指症狀留意心包膜炎。
主要的疼痛&不適:
郭志東醫師指出,心包膜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胸痛,通常在左胸、胸骨後方,常被描述為尖銳痛、刺痛,也有人可能感覺到鈍痛或壓迫感的疼痛,尤其在咳嗽、躺下、深呼吸時加重,或躺下時呼吸困難,但坐起或前傾時緩解。
轉移疼痛&其他症狀:
心包膜炎的疼痛也可能會轉移到左肩、頸部等處,其他症狀則可如咳嗽、疲勞、虛弱、下肢水腫、輕微發燒、心跳急促、心跳不規則、腹部腫脹等。
心包膜炎4大類型:
以症狀的模式、持續時間來看,心包膜炎可區分成4種類型。
.急性心包膜炎:突然發作,但持續時間不超過3周,未來可能發生多次。
.反覆性心包膜炎:在急性發作後約4-6周再次發作,中間沒有症狀。
.持續性心包膜炎:持續4-6周,但不超過3個月,症狀持續存在。
.慢性限制性心包炎:通常發展緩慢,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。
心包膜炎為什麼會發生?
後續可能會有哪些問題?
為什麼會發生?
郭志東醫師表示,心包膜是一種包覆在心臟上一層很薄的組織,受風險因素影響產生發炎的狀態就會形成心包膜炎,嚴重可能致命。不過確切原因還有待醫學更多研究,目前難定,有時也可能找無原因,稱「特發性心包膜炎」。
相關誘發因素:
相關誘發因素可包括心臟損傷後的免疫系統反應,例如心肌梗塞或心臟手術後的德雷斯勒症侯群。另外, COVID-19等傳染性疾病,以及發炎性疾病如紅斑狼瘡和風濕性關節炎、腎衰竭和癌症都有可能會誘發心包膜炎的發生。
小心致命的併發症:
醫師指出,心包膜炎最讓人擔心的就是潛在的併發症,包括心臟周圍液體累積,也就是前述提到的「心包膜積液」,這也將可能導致近一步的併發症,其中的「心包膜填塞」具有致命風險,大量的心包膜腔液體阻礙心臟正常填充,使血液進步了心臟腔室。
永久性的併發症:
若是心包膜增厚、形成瘢痕,就會造成限制性心包膜炎。也有些患者會出現永久性增厚。這種情況將會阻礙心臟正常充盈及排空,出現下肢水腫、腹水等不常見的併發症。
日常防範感染預防心包膜炎,
有症狀早治療降併發症風險!
良好生活、防範感染,預防心包膜炎:
郭志東醫師表示,心包膜炎因確切引起原因不明,目前尚無特定的預防方法,不過還是可透過採取防範相關誘因的方式降低風險,以民眾可執行的方向來看,除了良好生活避免腎衰竭、癌症等相關誘發疾病外,也包括防止感染。
施打疫苗也很重要!
建議民眾日常做好良好衛生及防疫習慣,勤洗手防範潛在的病毒傳播。避免與患有病毒性、流感樣症狀的人接觸,直到康復。接種疫苗也相當重要,包括流感、COVID-19、肺炎鏈球菌等疫苗等。
早治療助降併發症風險:
心包膜炎若能早期診斷並治療,可減少併發症發生的風險,若有發現胸痛等相關疑似症狀建議盡早就醫,許多症狀和其他心臟疾病或肺部疾病相似,醫師會仔細評估安排相關檢查釐清病情。
《延伸閱讀》
.心悸該怎麼辦?該如何預防?醫:多數無礙,留意症狀慎防心肌梗塞
以上新聞文字、圖片皆屬《今健康》所有,網站、媒體、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