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ADHD怎麼辦?醫:未必要治療,2方向可改善!
2022-04-20注意力缺失過動症(ADHD)相當常見,也就是民眾俗稱的過動症,也因為簡稱為過動症的關係,以往較少被重視,大多被認為就只是「過動」、「沒定性」,而沒意識到ADHD對個案深遠的影響及壓抑。而ADHD也不只是在孩童階段出現,有相當高的機率會延續至成人。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指出相關影響,並建議若要改善可從兩大方向著手規劃。
ADHD影響層面廣,
不單只是過動而已。
楊聰財醫師表示,ADHD較廣為人知、多數人對其印象就是「過動」,但從影響來看其實不單單只是如此。ADHD的症狀主要可分兩類型,包括注意力不足及過動、衝動,細得來看,個案容易有遇到事件的當下較難有效分辨及處理,相較之下會以快速但出錯率高的直覺應對。而反應速度及精準度,也會隨著時間而下降,難有較長的時間保持專注。若事件出現變動,個案往往無法迅速適應,適應環境的能力及彈性較為不足、甚至僵化。從行為上來看,就常會多話、不停的動、坐不住、無法安靜平靜的執行任務、難以輪流等待、甚至干擾到他人。而因為難以專注在事情上,自然不易記得當下的事物,也常見遺漏事物。
另一方面,個案因受ADHD影響難以專注於特定事物上,但還是會被社會、群體要求專注,或是因無法專注、難以完成任務而長期被受責難,甚至因此被認為違抗師長、長官、團體生活規定等,因此日久也容易合併焦慮症、憂鬱症、對抗障礙症等其他心理疾病。整體而言不只是過動、注意力不足,簡單論之,社交、生活等皆可能長期受到阻礙,影響甚遠。
ADHD約9成原因不明,
甜食僅是部分可能原因。
對於ADHD的成因,許多民眾會認為是年幼時吃巧克力等甜食過多所引起,對此楊聰財醫師指出,ADHD成因約有10%可找到解答,為癲癇、腦炎等腦傷,不過約有90%找不到答案,確切的成因還有待更進一步研究,不過多數學者普遍認為可能與遺傳、母親懷孕時抽菸酗酒或感染、胎兒時期腦部發育異常、發育過程損傷等有關,幼兒時期吃太多甜食是其中一項可能。因此為避免孩童出現ADHD,不只是需有智慧的控制甜食,避免過多直接影響或太少而形成壓抑的反效果,懷孕等各時期也都需多留意。
ADHD改善未必需要治療,
醫:借力使力也能發揮所長。
楊聰財醫師表示,ADHD約有6成左右的機率會延續至成人,不論是以個人立場看自己,又或是為自己的小孩尋求改善方法,都可從兩大方向思考。醫師表示,改善未必需要治療ADHD,主要應看影響生活程度,若影響到一般生活,例如時常衝動決定而產生損失、時常遺漏事物等,可透過APP訓練注意力、睡眠充足、養成運動習慣等自主改善,降低ADHD症狀。必要時可尋求醫學協助,透過藥物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等,有助改善ADHD、提升專注力。
不過,民眾也可以了解,ADHD其實未必是個缺陷,也可以是個優勢。若日常生活都相當順利、並無大礙,反倒是學業、課堂、工作等需持續坐在位子上而感到壓抑或備受責難,或許可以思考往其他方向發展,未必要「鎖住自己」。例如難以專注的情況下.若作會計少一個0就損失慘重,那不如可往運動員、舞蹈老師、往外跑的業務等動態、甚至助人職業方向發展,藝術創作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,借力使力,不必追求或遵循不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,也更能發揮所長、避免壓抑甚至引起其他心理疾病。改善重點未必需要著重在ADHD上,而是改善整體生活,如此也是個很好的選擇。
《延伸閱讀》
.養生也要養心,4情況早檢查!醫:心理疾病普及,且易影響健康。
以上新聞文字、照片皆屬《今健康》版權所有,非授權合作媒體,禁止任何網站、媒體、論壇引用及改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