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結果 6 筆數
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:探討肺癌新興治療趨勢 響應總統降低癌症死亡率1/3
2025-01-14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臺大暨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本月11日至12日,假臺大醫院癌醫中心,與世界最大肺癌學術研究組織—國際肺癌研究學會(IASLC)共同舉辦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。本次會議是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國際肺癌研究學會(IASLC)連續第三年在台舉辦專題研討會,兩百多人國內外肺癌診治的權威參與,亦是兩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後,首次聯手舉辦的國際性研討會。
BRAF不再是最惡基因!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專屬雙標靶來助攻!
2024-07-30自2005年首款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問世以來,近20年都沒有專屬標靶藥物,可治療高惡性度的BRAF基因突變。近年終於迎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新曙光-BRAF基因突變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使用。
胃腸道基質瘤是什麼?確診多已是晚期?醫:及早治療迎向新「胃」來
2022-01-14胃腸道基質瘤可能發生在胃腸道任何部位,由於無明顯症狀,透過一般癌症篩檢或內視鏡不易察覺,多數病友確診往往已是晚期且併發轉移,隨著腫瘤長大產生阻塞,容易引發部位出血及食慾下降,若伴隨著吐血、解黑便及疼痛等症狀,此時情況就相當棘手。
微創手術、精準醫療、跨專科團隊合作。助腸癌患者延命、搶救生機
2021-07-06大腸癌近年成為國人新診斷個案數攀升最快的癌症,國健署107年癌登資料顯示一年新增超過16000位患者。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,不少人發現時已是晚期。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指出,以北榮來說、一年新診斷罹患腸癌患者約莫七、八百人,其中10%--15%左右為第四期大腸癌。
經常便秘、上完還想上?認識大腸癌徵兆與正確篩檢時間點
2020-11-11大腸癌是由大腸粘膜病變或是基因突變開始演化,一開始會產生比較小的息肉,再惡化成分化較差的息肉,也就是原位癌,原位癌不具侵犯性,但未經妥善治療,則有機會變成侵略性的癌症,雙和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東晟主任表示若能在息肉尚未惡化時切除,則不會進展為大腸癌,一般小的息肉,不會有阻塞、出血的症狀,讓人難以覺察,也因此忽略了大腸癌的警示,醫師建議定期進行大腸鏡、糞便潛血檢查篩檢才有利及早發現治療。
三陰性乳癌早期確診治療存活率高?要注意哪些家族史?鄭翠芬醫師:定期檢查最重要
2020-10-22由於乳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,多數人都是摸到乳房腫塊後才驚覺異常,因此養成自我檢查習慣非常重要,鄭翠芬說明乳房的自我檢查在洗澡時就可以進行,只要乳房發育完全,沒有年齡限制。真正需要專業檢查時,建議30歲開始,應定期進行乳房篩檢,了解自己有無囊腫或是纖維瘤等
今健康New新聞

新生兒慎防RSV超危險!醫籲打好「孕期疫苗」大幅降低風險!

轉移性HER2乳癌治療新突破!新ADC納健保接軌國際,6旬姐穩控病況!

生命之火將熄之際,讓愛延續。「器捐協調師」道出不為人知的感人歷程

北榮腹膜透析植管新技術,緊急洗腎不用等!腹膜透析FIRST助腎友延續夢想人生

肥胖該知道的100+件事!我這不算胖?胖得很健康?專家詳解
今健康嚴選推薦

【名家專欄】郭祐睿中醫師/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?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!

【名家專欄】招明威教授/全民節水省起來!黃豆粉、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?

【名家專欄】曾郁文醫師/懷疑有尿失禁?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