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豹查德威克43歲大腸癌逝世!大腸癌年輕族群少警覺?醫籲:勿拖到有症狀才檢查
2020-09-02飾演漫威超級英雄黑豹一角的男星-查德维克.博斯曼(Chadwick Boseman),於上月28日驚傳大腸癌逝世,享年43歲,消息一出震驚各界。博斯曼39歲時確診大腸癌第三期,可估算35歲前後已罹患大腸癌。他在確診甚至化療期間仍持續拍攝電影工作,直到近期病情曝光,引起大眾對年輕族群罹患大腸癌的關注。由於大腸癌好發年齡多在50至70歲之間,年輕族群可能較易忽略大腸癌警訊,以致發現腫瘤期數偏晚,醫師提醒,大腸癌不分年紀,大眾要有定期篩檢等正確觀念。
大腸癌年輕族群少警覺?勿拖到有症狀才注意
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副科主任李克釗醫師表示,以台灣來說,大腸癌10年多來持續居冠,且人口數也持續增加,不僅如此也有年輕化的趨勢。而年輕化的大腸癌之所以危險,通常主要是因為大腸癌常見於50歲以上的族群,這也代表著年輕族群檢查時,往往較少警覺大腸癌的風險,接受大腸癌相關檢查的比例也較低。加上大腸癌早期徵兆不明顯,原屬不易發現的癌症,各項因素都可能導致延誤確診。等到患者不適已久,這時進一步檢查時,病程多進入中晚期。李克釗呼籲,若出現相關症狀、不適已久,即便是年輕族群也要提高警覺,或接受糞便潛血篩檢、大腸鏡檢查,確認是否有大腸癌。
大腸癌初期徵兆不明顯 愈早發現預後愈佳
大腸癌之所以難發現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症狀並不明顯,台南市立醫院內科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一毅指出,大腸癌在0至1期時,通常出現貧血及貧血的衍生症狀,如頭暈、倦怠、易喘等,民眾較熟悉的血便或是腹瀉、便秘等排便形態改變,則見在第2期時出現。腫瘤造成的血便易與痔瘡混淆,甚至同時出現,然而大腸癌的血便是腫瘤出血連同糞便一起排出,通常會是呈現較為混濁、與糞便混在一起,多偏向暗紅色或深黑色表現。
陳一毅也指出,大腸癌的存活率和復發率依期別成反比進展,大腸癌0期存活率約100%,復發率約10%;第1期存活率約90%,復發率約10%;第2期存活率約80%,復發率約20%;第3期存活率約65%,復發率約30%;到了第4期則會考量骨、肝臟、膀胱等轉移,若持續積極的治療存活率約有15%。雖貧血等症狀未必就是大腸癌,但也會對健康有所影響,呼籲民眾相關症狀盡早檢查,不論大腸癌與否,都有利盡早治療維護健康。
防大腸癌定期篩檢是關鍵 腸鏡檢查可排除息肉
防範大腸癌,越早發現越有利治療,存活率和復發率也都相對樂觀,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,大腸癌約有8成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,因此國建署也補助50歲~74歲民眾2年1次的定期糞便潛血篩檢,篩檢為陽性者應及早做大腸鏡檢查。民眾若是潛血篩檢陽性,不用過度緊張,早期確診能提高大腸癌治療的預後。大部分的息肉也可在腸鏡檢查時切除,民眾可互相提醒親人朋友,及早注意大腸癌警訊。
李克釗醫師提醒,一般民眾若對健康狀況有疑慮,建議約每2至3年到醫院做一次全身健康檢查。現代的健康檢查普遍會針對國人常見癌症如大腸癌、肺癌等進行初步檢查,若健檢時發現蛛絲馬跡,醫師會建議進一步精確檢查和篩檢,更能提高早期揪出癌症蹤跡加以治療,是提升存活率的重要關鍵。
防治大腸癌靠良好作息 均衡飲食多運動避免肥胖
防範大腸癌、降低發生的可能性,良好的生活形態相當重要。陳一毅醫師建議民眾平常就應多吃綠色蔬菜,以攝取膳食纖維、Omega-3脂肪酸等營養,肉類食物最好多以白肉為主,避免過多的紅肉。另外也要盡可能避免加工食品,以原形食物為主。陳一毅醫師表示,不少研究發現,平時吃肉以白肉為主,罹癌機率較紅肉為主少10至12%左右,若平時攝取充份蔬菜水果,罹癌機率約可再降15%。此外,良好的運動習慣也很重要,可適度進行有氧運動,避免身材肥胖,定期做大腸癌相關檢查,都是防治大腸癌所不可或缺。
以上新聞文字、照片皆屬《今健康》版權所有,非授權合作媒體,禁止任何網站、媒體、論壇引用及改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