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50歲要檢查防攝護腺癌!晚期轉移「新放射標靶」精準狙癌助延命
2025-07-24
攝護腺癌發生率攀生、死亡率居高不下,其中一個原因正是發現得太晚。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呼籲男性50歲以上定期檢查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而「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」也納新療法,有助延長兼具生活品質的生命。
攝護腺癌發生率、死亡率居高
醫指3大常見原因不可大意
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,2022年全台有超過9000人確診攝護腺癌,高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名,成長率高居男性十大癌症之冠,同時也是國人第5大癌症死因。
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表示,攝護腺癌晚期確診比例高,主因在於初期幾乎沒症狀。且許多男性即使有排尿困擾,也容易視為正常老化或避諱就醫。
基隆長庚紀念醫院院長吳俊德表示,攝護腺癌患者往往是在腫瘤已壓迫到膀胱、尿道或轉移至骨頭產生疼痛時才驚覺有異,約3成癌友確診時已經癌轉移。
攝護腺癌治療早期以手術或放療為主,5年存活率可近9成。晚期則以荷爾蒙藥物治療為主,即使是轉移性攝護腺癌,五年存活期也能將近5成。但若抑制荷爾蒙失效,即屬「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」,5年存活率將驟降至15%。
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
5大治療武器精準新時代
據美國癌症治療指引(NCCN)新版指引,已將PARP抑制劑、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藥物列入「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」治療選項,台灣泌尿科醫學會也接軌國際,在最新發表的2024治療指引中加入新療法。
目前醫界在「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」治療上有5大治療武器,包括化學治療、新一代荷爾蒙治療、放射標靶鐳-223。若這些前線治療都無效,可進一步檢測,如PSMA陽性表現者,可使用「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」;BRCA1/2基因變異者,可使用「PARP抑制劑」。
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
「新放射標靶」助延命!
「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」治療較有限,事前檢測很重要,PSA是最常見的指標之一,PSMA(攝護腺特異膜抗原)則為高度特異性標記。據研究,超過8成的攝護腺癌細胞具有PSMA抗原。
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核子醫學科黃玉儀主任表示,「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」前,就會先透過正子掃描等檢查確認PSMA。若為陽性,意味著具備清楚的攻擊目標。
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有「診療合一」的特性,可將攻擊癌細胞的「放射性同位素」和能辨識PSMA的藥物分子結合,就像導航飛彈,會自行導航與癌細胞結合並攻擊。能精準攻擊腫瘤,避開正常組織、減少副作用。
研究顯示,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病友,接受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鎦-177治療,疾病惡化風險降6成、整體死亡風險降低近4成。不僅能緩解疼痛、減少骨骼相關併發症,更有助於改善癌友生活品質。
他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,
治療後重拾生活還高爾夫冠軍!
74歲服飾業退休的蔡老闆,早年健檢發現PSA偏高,誤信只是一般發炎,拖了4年才就醫,檢查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,癌細胞轉移全身。陸續接受手術、荷爾蒙藥物等治療。一段時間後病症惡化,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。
幸好後來透過更精準的PSMA檢查,發現適合接受精準放射標靶治療。第一次治療後便明顯緩解疼痛、精神恢復,不僅重拾日常,更在高爾夫團體賽中奪冠。他以自身經歷呼籲,攝護腺檢查不可忽視,及早發現才能守住健康人生。
男50歲、家族史等高風險群,
要定期檢查防攝護腺癌!
查岱龍理事長呼籲,50歲以上男性、具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應積極檢查。對象正確、時間恰當的篩檢,能大幅提升治療成效,同時實質降低死亡風險,有望將晚期確診率從30%降至10%以下,進一步提升早期診斷比例與整體存活率。
《延伸閱讀》
.PSA偏高怎麼辦?當心併發症不敢切片?攝護腺健康指數(PHI)精準揪出癌
以上新聞文字、圖片皆屬《今健康》所有,網站、媒體、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。
今健康New新聞

布魯斯威利已無法說話、行走。額顳葉型失智症初期症狀要注意

皮膚斑點一次撕除!新型雷射低痛感、免多次、無熱傷害成趨勢

男50歲要檢查防攝護腺癌!晚期轉移「新放射標靶」精準狙癌助延命

異膚新長效針劑與多元治療!她重度穩控3年、停藥2年無復發

60歲老饕邰智遠控體重3秘訣!別單靠意志力,不可控因素太多。
今健康嚴選推薦

【名家專欄】郭祐睿中醫師/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?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!

【名家專欄】招明威教授/全民節水省起來!黃豆粉、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?

【名家專欄】曾郁文醫師/懷疑有尿失禁?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