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門桿菌是胃痛火燒心兇手?肝膽腸胃醫:壓力大、飲食不均易造成慢性胃炎
2020-02-07今健康/郭家和
幽門桿菌害胃癌接吻也會傳染?飲食習慣才是重點
天天吃外食,腸胃越來越不舒服,拖到受不了才就醫檢查照胃鏡,一驗之下竟然有幽門桿菌感染,究竟該怎麼辦?近日有國內電視媒體報導指稱,胃部腫瘤患者有很高比例可能檢查出幽門螺旋桿菌,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,就要擔心胃癌風險呢?
曾嘉慶醫師表示,幽門螺旋桿菌傳染途徑與食物有關,是經由口糞傳染而來。早期社會沒有公筷母匙的飲食習慣,長輩甚至先咀嚼食物再哺餵小孩,這也是國內中高齡族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比率超過一半的原因。當前社會飲食習慣已有改善,年輕族群的感染率就與歐美社會相去不遠,約在二成以下左右。
曾嘉慶醫師指出,幽門螺旋桿菌一定是吃進去的。過去有媒體報導說情侶接吻會傳染胃癌,事實上主要傳染的是幽門螺旋桿菌,只是幽門螺旋桿菌確實為胃癌的風險因子,才格外引起大眾注目。醫師解釋,幽門螺旋桿菌原先存在胃中,當細菌量增加或有打嗝、胃食道逆流等狀況,造成菌原體跑到口腔,就有機會傳染給他人。
有症狀者平均只有二成 幽門桿菌需要積極治療嗎?
幽門螺旋桿菌對健康的風險,主要在於引發慢性胃炎,相對提高胃癌的機率。不過,曾醫師指出,雖然不少人在童年、青少年時期胃裡可能就有幽門螺旋桿菌,但出現症狀的比例並沒有想像中的高,因感染而有胃部不適的比例在兩成左右。大部份人過去未意識到幽門桿菌問題,近年健檢普及與健康風氣提升,民眾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意識度明顯增加,很多人因胃痛來看診,劈頭就問醫師是不是幽門螺旋桿菌。醫師解釋胃痛、胃病原因相當多種,真正與幽門螺旋感菌有關者,大概只佔二成,民眾還是要及早就醫確認病因。
如果健檢時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,需不需要積極治療?曾醫師指出目前醫學上有不同說法,一種主張是沒有症狀就不需要特別治療。幽門桿菌雖然不會憑空消失,卻可能被各種藥物誤殺,如國內常見在感冒時投予的抗生素等。但也因為投予抗生素的比例高,有可能增加細菌抗藥性,讓殺除幽門桿菌的效果逐步遞減。
壓力大飲食差可能活化細菌 慢性胃炎的元兇還有這些
不過,曾嘉慶醫師認為,雖然幽門桿菌感染無症狀者,可以認為自己不需要治療,但是當身體狀況不佳、或使用某類藥物、長期飲食不均、工作壓力增加,都可能活化胃中的幽門螺旋桿菌,導致胃部受到傷害。因此,即使出現症狀的比例只有20%,何時會從無症狀的八成族群,變成有症狀的二成族群,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。另一方面,已知感染而不治療的情況下,也容易傳染給身邊最親愛的家人,都是接受治療與否需要考量的因素。
曾嘉慶醫師表示,幽門螺旋桿菌感染,會增加慢性胃炎、胃潰瘍甚至升高胃癌的機率。對周邊親友而言,自己也可能是傳播幽門桿菌的感染源,生活中的接觸容易有無形疑慮,例如能否共用餐具的心理壓力。此外,如果是慢性胃炎和慢性胃潰瘍反覆發作,也不能認為全是幽門螺旋桿菌作祟,或以為接受抗生素殺菌治療就能一勞永逸。曾醫師強調,生活作息是否正常、日常飲食內容是否均衡、是否有適當排解工作壓力,都是影響胃病的因子,需要全面性的評估。
守護腸胃健康!延伸閱讀必看
以上新聞文字、照片皆屬《今健康》版權所有,非授權合作媒體,禁止任何網站、媒體、論壇引用及改寫。